菜单
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>业绩展示
淄博正华助剂股份有限公司 安全预评价报告

单位名称

淄博正华助剂股份有限公司

项目名称

6000吨/年有机过氧化物绿色智能化技改项目

项目简介

因企业现有三六生产车间不满足《关于印发<全省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“机械化换人、自动化减人”工作方案>的通知》(鲁应急字〔2021〕135号)要求,企业拟对三六生产车间进行改造,即为6000吨/年有机过氧化物绿色智能化技改项目,改造拟在厂区内异地,原有闲置乙类仓库厂房处进行,根据车间布局对闲置乙类仓库地上建构筑进行调整,即为十九车间,项目总投资5300万元,改造验收完成后三六车间停用,改造后十九车间与三六车间相比产品种类及产能发生变化

本次改造新增劳动定员,定员20人,依托原三六车间人员及新聘,四班三倒制,年操作天数300天。

企业已于2024年9月27日取得6000吨/年有机过氧化物绿色智能化技改项目备案证明,项目代码:2409-370300-89-02-703072,备案内容:建设一套年产6000吨有机过氧化物共线生产装置,建设完成后拆除原有三、六车间有机过氧化物生产线,拆除产能1500吨/年。项目新增设备主要包括8400L反应釜2台、混合罐11台、过滤器8台、气动泵15台、离心泵21台等100台套左右,利用原有原料罐区以及水电汽(气)等公用工程,项目建成后,年产21种有机过氧化物,共计年产能6000吨,产品分别为:1,1-二叔戊过氧基环己烷[含量≤82%,含A型稀释剂≥18%]100吨/年;过氧异丙基碳酸叔丁酯[含量≤77%,含A型稀释剂≥23%]300吨/年;过氧-3,5,5-三甲基己酸叔丁酯[32%<含量≤100%]800吨/年;叔丁基过氧-2-乙基己碳酸酯[含量≤100%])800吨/年;叔丁基过氧-2-乙基己酸酯[52%<含量≤100%]500吨/年;1,1-二-(叔丁基过氧)环己烷[42%<含量≤52%,含A型稀释剂≥48%]100吨/年;1,1-二-(叔丁基过氧)-3,3,5-三甲基环己烷[含量≤90%,含A型稀释剂≥10%]200吨/年;过氧苯甲酸叔丁酯[77%<含量≤100%]300吨/年;叔丁基过氧新戊酸酯[67%<含量≤77%,含A型稀释剂≥23%]400吨/年;二-(3,5,5-三甲基己酰)过氧化物[含量≤52%,在水中稳定弥散])300吨/年;叔丁基过氧新癸酸酯[含量≤77%]300吨/年;叔丁基过氧新癸酸酯[含量≤52%,在水中稳定弥散])500吨/年;叔戊基过氧-2-乙基己酸酯[含量≤100%])300吨/年;过氧新癸酸枯酯[含量≤77%,含B型稀释剂≥23%]300吨/年;过二碳酸二-(2-乙基己)酯[含量≤62%,在水中稳定弥散]100吨/年;叔戊基过氧新癸酸酯[含量≤77%,含B型稀释剂≥23%]100吨/年;叔戊基过氧戊酸酯[含量≤77%,含B型稀释剂≥23%]250吨/年;1,1,3,3-四甲基丁基过氧新癸酸酯[含量≤72%,含B型稀释剂≥28%])100吨/年;1,1,3,3-过氧新戊酸四甲叔丁酯[含量≤77%,含A型稀释剂≥23%]100吨/年;过氧化二异丁酰[32%<含量≤52%,含B型稀释剂≥48%]50吨/年;二-叔戊基过氧化物[含量≤100%]100吨/年。产品外售,项目总投资5300万元,本次建设内容与备案内容一致。

技术改造,该项目十九车间所有设备为新增,不涉及利旧设备

工艺流程

涉及技术保密。

评价人员

类别

姓名

安评师资格证号

项目负责人

王晓凯

S011037000110192001854

项目组成员

杨    娟

1700000000100133

王守迎

1800000000300820

孔岩龙

S011037000110192001990

于    杨

S011011000110201000226



项目编制人

王晓凯

1500000000301637

项目审核人

蒋小飞

S011037000110192001627

过程控制负责人

陈秀娟

1100000000302201

技术负责人

高亚旭

1100000000100159

技术专家

姓名

专业

职称或资格




现场勘查人员

王晓凯、杨娟

报告提交时间

2025年1月3日

报告结论

建设项目符合国家和当地政府产业政策与布局;符合当地政府区域规划;选址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要求;总平面布局符合《精细化工企业工程设计防火标准》(GB51283-2020)等法规要求;该项目周边距离重要场所、区域及居民符合要求;该项目拟采取防火、防爆、防人员中毒措施,并配备安全设施保证运行安全;该项目所处地区的自然条件对建设项目的影响在可接受范围内;该项目工艺技术可靠。淄博正华助剂股份有限公司6000吨/年有机过氧化物绿色智能化技改项目安全条件符合要求。建议在进行项目的设计、施工建设、生产过程中,应遵照安全预评价报告、安全设施设计专篇中提出的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,保证实现安全间距符合国家标准、规范和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、同时施工、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,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,保证项目投产后能够满足安全生产的要求。

企业微信截图_17435763748281.png